
近日,一位特殊的客戶推開了建行濟寧礦建路支行的大門。他懷里緊抱的舊信封微微鼓起,略顯局促的神情中帶著幾分焦急。這位聽力障礙客戶剛踏入大廳,便因不熟悉銀行操作而手足無措,直到大堂經理快步上前,用溫和的手勢示意他坐下。
“您好,有什么可以幫您的?” 大堂經理從柜臺取出紙筆,寫下這句話遞到客戶面前。看到熟悉的文字,客戶緊繃的肩膀漸漸放松,顫抖著從信封里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紙條—— 上面是他遠在外地打工的兒子的銀行賬戶信息。“我想給外地的兒子轉一筆錢。” 客戶在紙上一筆一畫地回應,字跡里透著急切。原來,許久未歸的兒子近日來電稱遇到困難,急需資金周轉,這沓積攢已久的現(xiàn)金成了他的牽掛。
大堂經理當即點頭示意,全程以紙筆和手語輔助溝通,陪同客戶走向柜臺。轉賬過程中,他不僅逐步指導操作,更在紙上細致標注“核對收款人信息”“確認轉賬金額” 等注意事項,每一個提示都清晰工整。業(yè)務辦結后,考慮到客戶日后查詢需求,大堂經理主動幫忙下載手機銀行 APP,手把手演示轉賬記錄查詢、余額查看等功能,還特意畫出密碼設置示意圖,反復強調賬戶安全要點。
四十分鐘的服務里,筆墨成了溝通的橋梁,耐心化解了交流的阻礙。當客戶用手語比劃著 “謝謝”,眼角泛起淚光時,大堂經理遞上的紙條上寫著:“這是我們應該做的。” 簡單的文字,卻承載著跨越無聲世界的信任。
據(jù)了解,建行濟寧礦建路支行長期注重特殊群體服務能力建設,配備手語圖解手冊、文字溝通板等工具,定期組織員工參加助殘服務培訓。此次暖心服務,正是該行踐行“以客戶為中心” 理念的縮影。未來,該行將持續(xù)優(yōu)化 “適需服務” 模式,用更細致的準備、更耐心的態(tài)度,讓每一位客戶都能在金融服務中感受到尊重與溫暖,以實際行動書寫 “金融為民” 的答卷。
(魯啟軒)
倍順網提示:文章來自網絡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