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若要尋找第30屆上海電視節的高頻詞,“編劇”想必占有一席之地。從白玉蘭開幕論壇,到主席大師班、精品創作論壇及至人才培育研討會等,整個行業對于優秀“一劇之本”的渴望貫穿始終。與此同時,“首機會”少、市場容錯率低、技術迭代快……正處于變革期的影視行業對新人創作者提出全新挑戰。
就在全行業都在呼喚好編劇、期待好劇本之時,6月25日,《中國視聽平臺影視人才培養研究報告 2025》發布暨影視新銳人才培養研討會舉行。會上,行業專家和從業者代表共話影視人才培養,一份由平臺專為新人編劇打造的成長計劃更引發關注。

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曉紅帶來了全新發布的《中國視聽平臺影視人才培養研究報告 2025》(以下稱“報告”),指出集IP供給、創作孵化、技術加持、宣發聯動等要素于一體的平臺生態系統,正構建出“平臺型”的人才培養模式,也使得視聽平臺成為影視人才高質量培養的重要土壤。
優酷副總裁劉燕紅表示,優秀的創作人才是誕生好故事的源頭活水,也是平臺生存發展的命脈所系,視聽平臺將發揮平臺優勢,通過深化人才培養計劃等舉措,助推新人創作者成長。
影視行業吸引力大,相關崗位競爭激烈,頭部效應擠壓,行業新人的作品能“被看到”并不容易。報告顯示,視聽平臺已逐漸成為影視人才“首機會”的核心供給方,其通過設立創作基金、導師智庫、項目孵化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網絡,為影視新人提供了急需的市場資源與創作“首機會”。
據介紹,過去五年,虎鯨文娛集團陸續推出春苗編劇計劃、海納國際青年導演發展計劃等舉措,以系統性提供資金、導師與項目落地支持的形式助推人才培養,解決年輕創作者缺乏“首機會”的痛點。目前已有294位編劇、38位導演的劇集處女作優酷上線。
視聽平臺幫助創作者實現“自我表達”與“市場意識”的深度融合。報告指出,優酷等視聽平臺憑借制度化和系統性的支撐,讓影視作品既保留了創作者的藝術個性,又確保了其市場適配性,成為平衡創作自由與商業價值的重要保障。近幾年,《邊水往事》導演算,“唐探”系列編劇劉吾駟,原時代光影CEO、制片人王錦等行業頭部創作人紛紛加入虎鯨文娛并成立工作室,創作者能更精準地把握市場需求,及時調整創意策劃。
視聽平臺也在為創作者提供科技創新表達的條件。報告顯示,平臺對虛擬拍攝、AIGC等技術工具的開發引入,不僅幫助影視生產提質增效,也讓創作者快速積累現場經驗,不斷打破創作邊界。比如《清明上河圖密碼》中就有樹下雪景、地下雅園等八大場景應用虛擬拍攝技術完成,拍攝效率提升近40%;待播劇《師兄太穩健》的虛拍場景更達到19個,高度還原眾多玄幻場景。此外,《大唐狄公案》還借助AI輔助生成數字資產,搭建出真假難辨的“數字長安城”。
對于一部影視作品,編劇是靈魂,決定了整體創作品質。但現實環境中,低收入、署名難、話語權弱等問題讓這個群體常年處于創作產業鏈的底層,而想象力差、水平業余、抄襲泛濫、曲意迎逢等也是編劇界客觀存在的事實。要解決問題,從源頭端培養人才顯得尤為重要。

現場,劉燕紅以“春苗編劇計劃”為例分享了虎鯨文娛的探索實踐。她希望舉平臺之力,培養孵化出一批能夠敏銳洞察時代情緒、深刻理解用戶情感、勇于突破敘事邊界、并擁有獨特藝術表達的新生代創作者。
作為國內首個集發掘、培養、合作于一體的新人編劇成長項目,“春苗編劇計劃”依托平臺優勢,通過路演、創作營、大師班、茶話會等多種活動激發青年創作者的創意想法,并助其孵化成劇本,直至拍攝播出。劉燕紅說,“自去年6月誕生到現在,我們從近千名參與者中發掘出27位新銳編劇,并為25個優質項目發放125萬元創作扶持資金,其中6個項目已經進入開發階段,進度最快的將于年內開機。”
今年,“春苗編劇計劃”還將迎來重大升級,推出新單元“春苗拉力賽”。據介紹,該單元設置“TA傳奇”“現實深一度”“人生奇遇”“復雜關系”等六大主題,將面向全行業征集策劃,尋找更多優秀內容人。劉燕紅表示,升級后的“春苗編劇計劃”將作為“優酷原創”新廠牌的重要內容來源,所有進入開發流程的春苗選題將獲得全平臺最優質的資源加持,為項目的順利開發乃至拍攝播出保駕護航。
“ 我們投資的,是未來持續產出“留住觀眾的好故事”的能力。我們構建的,也是支撐中國原創內容生生不息的人才生態。 ”劉燕紅說,春苗編劇計劃已經不只停留在虎鯨文娛一個平臺上,它正成為一個鏈接行業各方的品牌矩陣。平臺不僅要投入資源,更要投入耐心與信念,對有藝術追求、有創新潛力的創作者和項目踐行長期主義陪伴。
針對當下青年導演、編劇的成長,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、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青年創作者的銳氣是最寶貴的財富,保持熱情、持續關注、擁有天賦以及熱愛生活是他們能否成功的關鍵,回歸心靈是根本。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、中國視協電視劇藝術專委會副會長戴清說,培養一個優秀的創作者是要有長期主義精神的,年輕人要帶著熱情去觀察生活、感悟生活,行業要給他們耐心。
倍順網提示:文章來自網絡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