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文轉自:梧州日報
這位“后浪老師”有點酷
講述人:市新興小學梁凱文 崗位:語文老師 教齡:8年
我喜歡以這個時代的語言、方式開展教學,激發學生求學興致。(作者供圖)
作為一名“90后”教師。有人說我們這代教師是“數字原住民”,是“斜杠青年”,我覺得說得挺對——我會教書,也會玩無人機;能帶語文課,也能搞社團、做主持、傳播傳統文化。我不太喜歡被定義,因為教育本身,就是一場充滿創造力的陪伴。
從小,我就對教師這個身份有天然的好感。那個總趁著放學后溜進教室,踮腳在黑板上模仿板書的小男孩,從沒想過有一天,他真的成了“孩子王”。2017年,我如愿站上講臺。初為人師,緊張與興奮交織,但真正讓我踏實下來的,是孩子們毫無保留的信任和笑容。他們叫我“凱文哥哥”,拉我一起做游戲、說悄悄話——那種被需要的感覺,讓我真切體會到何為“教育的溫度”。
我是典型的“90后”:愛折騰、興趣廣、不怕試錯。攝影是我的愛好,從相機到無人機,我拍下了無數張孩子的笑臉、活動的身影、安靜地思考。這些畫面不只存在硬盤里,更刻進了我與他們的共同記憶中。學生們常說:“老師你怎么什么都會?”其實不是都會,是愿意和他們一起學、一起玩。
主持,是另一個讓我走出舒適區的嘗試。個子不高的我,從前從未想過能手持話筒掌控舞臺。但當我真正站在聚光燈下,聽到臺下的掌聲——尤其是來自我的學生時,我才明白,自信,真的能讓人發光。我想用行動告訴孩子們:人生不設限,舞臺無處不在。
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兼大隊輔導員,我努力把“傳承”做出新意。我們誦讀經典、接觸粵劇、體驗茶文化,不是機械地復刻傳統,而是讓經典“活”在當下的體驗中。我帶著師生一起組織少先隊活動、組建小主持人社團、參加朗誦比賽,一批批孩子走出校園、走向更大賽場,甚至拿到了“全國優秀少先隊員”的榮譽。
有人說90后“佛系”,但我偏愿深耕。從教這些年來,我積極參加各類教學競賽、教研活動,累計獲獎140多項。我不是追求光環,而是相信——教師唯有不斷成長,才能真正照亮學生。
我們是“互聯網一代”,也是“雙減”背景下的新一代教師。我們會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溝通,用他們理解的語言傳授,用他們愿意跟隨的方式陪伴成長。
教育,是我從童年至今不曾更改的夢想。很慶幸,我能以這個時代的語言、方式,繼續書寫我和孩子們的故事。
倍順網提示:文章來自網絡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